22 Jul 2011

不值一提的小事

之前总想把这个小故事写下,但又怕些什么。
现在就不管了,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话说,那次由于时间紧迫,我们选择了从樟宜机场飞回吉隆坡。
那是我们第一次到樟宜机场上飞机,
非常亮丽、新颖、干净。
甚至还有专人,站在航班看板上,为人们服务,真是太贴心了。

新加坡总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

检查了手提行李,来到了海关柜台,前面坐着一个马来男子官员。

我:“Hi!"
他:"....."

翻翻翻,scan了护照,斜眼看了一眼。

我:“Thank you."
他:"....."

基本上我并不会太介意这种事,毕竟他们做了整天也很显很累,累了就会脸臭臭,一脸不屑的样子。我完全能理解,也不怪他们。

看到后面的易蕙也同样的在自言自语,真可怜。
那么可爱的脸孔也无法为他带来一丝的微笑,看来他今天真的有很不爽。

可能便秘了三天吧?

但是,就在我们还在为我们的遭遇喃喃自语时,

奇迹竟然发生了!


他说话了!他笑了!

而站在他前面的,不是性感美女,不是他老婆,
只是一个中年男子。

只是他是白皮肤,金头发。


他走的时候那官员还脸带非常灿烂的笑容,跟他说"Thank you, have a nice day!"呢。


结论是:

马来西亚护照设计太丑,华人是大便。

21 Jul 2011

什菜饭的省思

抱歉,这篇又是关于浪费食物问题,请见谅。

每次看到食堂里被浪费掉的食物,
我都有很多感慨。

在这个丰衣足食的国度里,
到底有谁还在认真对待盘中之物?

虽然说,或许那只是普通的一盘什菜饭,
不能说的上是什么山珍海味,
但我们是否能够就因为这样而忽视它?

到底有没有人在吃饭前,认真的思考,你眼前的这盘饭,是什么?

尤其每次我看到那些人,穿到光鲜亮丽,口中说着比别人高音的英语,
桌上却一堆吃不完的食物,被抛弃在那,
也没有人在意食物吃不完这个问题时,
我都会觉得,那是多么的可悲。

或许我是有点过度的感性,但我总觉得,
那只鸡,那条鱼,那根菜,那粒饭,
被人宰了,被人切了,被人煮了,也只为了填饱我们的肚子,或者满足我们的口欲。
被人摆上桌时,它是多么的亮丽,是全部人视线的焦点。
但最后却沦落到被人遗忘、被人抛弃、被人糟蹋。

它的故事,就好象一个妓女般。
散乱的头发,被肢解的灵魂。
而人,就是一群群的嫖客。
穿着光鲜,衣冠楚楚,貌似必定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卸下外衣,却只是最真实的丑陋。
无需负责任,只需给钱。

心,已经被许多看似更重要的事,所充斥着。
名牌,明星,消费,娱乐,
而忘记了去感受,
去感受人、感受世界、感受苦。
忘记了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挨饿过日子。
一切都只是自己、自己、自己。

我不是说我们不浪费,世界上就能少一分饥饿,饥饿问题并非那么简单就能解决。
而是我们是否还在在意和关心,其他人。
在意其他人的生活,在意其他人的苦。
如上上篇所说,就是Care字。

当我们浪费时,我们又要如何对得起那些正在苦苦求生存的人们?
难道就没有愧疚感和羞耻感吗?

或许真的没有。

这是这个地方的悲哀,也是全世界许多地方的悲哀。
我们还称自己是万物之灵,可以思考,可以辨别。

一切都是心态问题。


下次吃饭前,记得先想想。

20 Jul 2011

我的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2)

上篇主要谈了电影的角色部分。这次谈一些电影技术上的问题。

如果你看过了,你应该还会记得电影的开端。至少我很记得。
因为那不是普通的突兀,而是让人“记忆难以磨灭”的突兀。

怎么说呢?那种感觉,就是你把National Geography的纪录片,和任何一部普通的电影混合在一起的感觉。想象,上个镜头你看到狮子在追逐斑马,下个镜头你看到人类大战外星人那样。
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极度不和谐感。

电影开端要表述的美国当初发射太空人到月球的历史事件。我认为以历史铺陈背景的手法不错。但是导演却把看似真实的太空船发射镜头,和显然是后来拍摄的电影镜头(如在白宫里的一些镜头),参杂在一起,互相交替出现。
那是一种新的蒙太奇手法吗?要给人一种真实和虚幻的错觉?还是要给人一种现实与电影的模糊?我搞不懂。
而之所以会不协调,还得回归到纪录片和电影的差异。

纪录片,顾名思义,是以记录真实为最主要前提。因此在镜头的掌控和剪接方面,有其独特的地方。例子就不举了,多看Nat Geo Channel 和 Discovery Channel就知道了。纪录片就是要给人看到最真实,最容易理解,最贴近的一面,所以纪录片通常会有这些特点:正常的拍摄角度(通常是人的视觉角度),平实的镜头转换(因为有背景解说来辅助连接,但电影通常不行)所以拍摄的技巧不会成为他内容的一部分。

但电影不同。电影的拍摄角度和镜头移动,是比纪录片丰富很多的。因为很多时候,镜头是电影内容的一部分。非常简单的来说:如果纪录片会正拍一个人在走的动作,那电影可能会背面拍走动(制造他是谁?的悬疑),从高处往下拍人的走动(制造一种不安全感),在低处拍只看到脚的走动(制造他要去哪?的悬疑)由此可见,电影的镜头掌控,影响了电影的内容。而通常电影的镜头是一种“超人”的常态,因为他不存在于电影人物的世界中,电影中的人物不会察觉镜头的存在(所以电影在另一种层面上也可说是满足了观众的偷窥欲。而且加上电影院内的幽暗环境,不是让你方便看电影,而是让你可以更容易的进入电影世界,去偷窥电影角色们的生活/经历),而且镜头也可以到任何一个角度或高度去拍摄,甚至有“特殊功能”,可以穿墙遁地飞天。也正因为这样,看电影时我们才会有“那是电影”的感觉。

(好像自以为是说太多了。如果有懂电影的人,请纠正一下我这个门外汉吧!=)

所以两种不同的拍摄手法,穿插在一起,是极度不协调的。我不知是否是导演的刻意,但这却让人陷入电影后,又抽身出来,看历史事件,后又陷入电影中。看了很不爽。
而且更为明显的,是那个画面的素质的问题。火箭发射的那一幕,显然是较为残旧的,但其他的镜头,却是“焕然一新”,根本不像是“那个年代”发生的事。
更要命的,是电影的“新旧”转换还不止一次。真假真假真假,看了也不知是什么感觉。即做不到对历史的铺陈,又不是电影,实是一大败笔。

当然最惊吓的,还得数博派在乘坐火箭离开的那一幕。
是电影预算不够吗?导演竟然同样用了类似纪录片的一段。
而且这里又不是在说历史。
还是技术不够?连机器人都做出来了,却无法拍一段火箭发射的一幕。谁信?

看到这,我只能说:诚意不够。

抱歉,这篇可能比较“显”,哈哈!不过为了补偿您阅读的时间,这里送上我认为拍得非常好的电影开端。请欣赏。电影:The Kingdom.

http://movies.yahoo.com/movie/1809740161/video/4258868

黃色效應(一)

(筆於2011年7月16日,由於之前覺得自己寫得很奇怪,所以沒有post上來。)

這篇不談政治。所以放心。

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了。

除了看到身边不少的人黄色事件有极大的关注,也因黃色事件而開始關注新聞,這是好的現象。
但也有一部分的人,卻呈现了另一种当下年轻人的面貌。

報章就不说了,因為無法論證我下面所要說的。
所以就拿当下年轻人最流行的社交网站Facebook来看好了。

如果以我的個人面子书帐号作例子,
在Bersih 2.0前后的一个星期,就接近有40%(可能更少)的活跃朋友在分享有关Bersih集会的新闻。
更有不少人把头像换成与黄色有关的图像,或放上Bersih的“胸章”,
所以基本上,如果你的“朋友”list有90%的马来西亚人,年龄介于15-30的大约范围内,
你只要有开facebook,你都逃离不了这黄色浪潮。

而且依照本人的帐号来看,Bersih的新闻传播率和转发率,是空前的兴盛和狂热。
其中有个短片,我更看到了有20多个人在不同时段share,连香港的MingJai都在share,那是比什么范范黑人的爱情故事传得还盛的一个状况。
或許這不是最客觀全面的事實,但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

好,算你沒有Facebook,也該有上網吧?看電視吧?翻翻報紙吧?和朋友聊天吧?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说,你并没有接触到任何黄色的“分子”,
恭喜你,我五體投地。
一邊顯示了你切開所有與外界聯繫的高明功夫,
另一邊也可能顯示了你對外界根本不在乎的心態。

好,回到有facebook帳號的人。
如果说以前的许多国家新闻你都可以不理,
一些社会新闻你可以不懂,赵明福你可以不懂是谁,民联你可以不懂是什么,许许多多的新闻你都可以不懂。因为如果你不是一个爱看新闻的人,基本上你也不会去按那些人share的link,更不要说上网看报纸或翻报纸。

但是,在facebook呈现的一片黄海,和许多人的“激情”status,
难道你就不会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到底怎样的人,才可以做到以那麼的无动于衷?

首先,最common的,就是:
“哎呀,马来西亚就是酱腐败的啦,没有希望的啦,做什么都没有用的啦。到最后还是一样的。”

这个问题,和“人到最后都是要死的,那现在还努力做什么?”是一样逻辑的。
他们都是先预设了一个消极的结果,再决定现在的过程或人生。
显然,这样的预设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已经假设了到最后的结果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认为过程也无需有意义,所以到最后什么都是没有意义。
而我觉得,說出這樣一句話,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讨论并不会得出什么积极的结果和有意义的结论。
當一句話在句子內容上,或者說話這個動作上,都沒有任何的意義,
那顯然的,這只是一句無謂的狗屁話。

但去理解說這種話的人,就有意思了。
只講風涼話,只一味認為國家的無能,
卻又沒有給任何有建設性言論或實質行動的人。
說實話,我不明白他们的心态到底是什么。
有什么东西是天降下来的嗎?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一生下来就有意义了吗?
国家一成立就有完美的吗?就有Perfect的民主制度、绝对的民主自由吗?
没有!

所以,不要再给我这种无意义的狗屁话。

第二个理由,就是他们根本就不care。

他们更关注的,是个人的消费和娱乐。
要去哪里玩,要买什么,要吃什么。
我不反对娱乐,但是如果只沉迷于这样的消费,而对国家/世界发生的事情都漠然冷淡,甚至排斥,
对不起,我对这种人只能持有“极度的偏见、不屑和看低”态度。

或許這種關注社會、國家甚至世界的責任,
在這種以個人快樂為至高目標時代,甚是難以“生存”下去。

你可以說我是一個舊時代的思維,
因為我就是無法認同這種只注重個人享樂的人生態度。


百事不理,事不關己,漠不關心。
這乃其一。

12 Jul 2011

我的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1)

Spoilers Alert! Read this on your own risk, if you still want to watch Transformers 3 in the cinema.



说实在,有鉴于第二部,我对这第三部其实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至少不会是我年度最期待电影之一。

虽然在看之前,已经知道恶评如潮,但出于给第一部的面子,和其庞大的制作费的份上,
还是决定买票去看了。我也仅仅抱着“进去享受特效和爆炸场面就好”的心态,不奢求什么。

结果。


还真的太让人惊奇的“烂”了。

OK,我不是要在这里以非常情绪化的篇章来骂这部电影,但是电影里真的出现太多憋足的电影剪接和场景转换问题,让人要忽视它都不行。更不要说故事的牵强,还有很多情节上的荒唐。

首先,先说点好的吧。的确,在制造大场面,炫丽的打斗和爆炸场面,电影算是成功的。其中Optimus Prime算是最华丽的了(不过我觉得前两部做的更华丽),其他角色都是配角,基本上看不到他们多少的打斗场面,可能是之前受人批评说不懂谁打誰吧?现在看起来也比较简单,也有更多清楚的KO动作,断头,断身等。当然还有很多大爆炸和大楼倒塌的场景。有几幕在空中追逐戏和Optimus在飞翔的一幕也非常精彩。

不过,或许更值得赞赏的,是导演把更多的镜头和内容,留给了电影中的人类角色们。不像之前的主要都是机器人之间的对打,这次导演尝试把人的作用加重,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是人始终是人。基本上他们要打倒一个狂派,就用上了电影的30分钟。基本上大部分时间是看他们如何被坏人折磨,然后过后才同心协力把1(记住,是1个!)坏人给打倒。不像Optimus Prime一来就扫场,一分钟内combo 好几个,连Megatron这个有不死身的boss都能10秒内单手就干掉。人类也还真的是渺小。

当然,我觉得较有意思的,还是博派被遣送出地球的那一部分。如前面所说,我感觉导演有意要回到“人类”身上,着墨了一点Sam对博派的情感,和加重人类自身有保护地球的责任的意涵,相比的就是那个出卖地球的富家子弟的贱。我觉得这是不错的尝试。因为电影变得不再是单纯的喊一声 “BumbleBee!” 就会有救世主出来救你的极度cliché故事。(话说,这句对白是在1、2部里我觉得最奇怪的了,十足小孩子在喊“Ma mi!”一样。)另外在前头还着墨了Sam在回归日常生活后所面临的困境,这和一些Superhero的故事似乎有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还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为简单来讲,人类情节多了,机器人的出场机率就少了。基本上两个小时半的电影,有一半是在看人类的剧情片,非常无聊且平白的剧情片。到了后半部终于要开打了,电影却又描述了不少人类的动作,但人类的动作来来去去也只能用一些小家子气的伎俩,哪有Optimus一刀就给人粉身碎骨来得爽快。结果最后就变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Michael Bay也只能是Michael Bay罢了,不会摇身就变成Christopher Nolan。
而且基本上主角们在紧要关头,都会有机器人不知从哪里飞出来救他。最明显的就是Bumblebee飞出来救在空中的主角,这个伎俩在第二部也有,都极度的牵强。好在第一部没有,因为他腿断了,飞奔不到。咦等下,好像也有?

在选角方面,还是一样的旧演员,基本上没什么好谈的,除了女主角(或大配角?)。我个人是觉得,她比之前的好多了,虽然很多人说她不会演戏,但是至少她不会像之前的狐狸那样,一直翘起那yon cheong般的厚唇,感觉非常做作。虽然基本上她的戏份除了挤乳沟和秀臀以外就没了(我连名字都忘了!)But, who cares? 那只是增加电影的花絮新闻的一部分罢了。也或许可以吸引到一些色坯进场看她秀身材,毕竟机器人都没有身材。当然还有那个十分憋足的韩国(?)人角色,算是我看过最奇怪最莫名其妙的演员了。更不要说那个无厘头的老板。

在机器人角色方面,博派一样以Optimus Prime和Bumblebee为主。Ironhide的早逝,其实让我伤心不已,毕竟他算是第一部里最有型的一个了。为什么死的不是那个青青色的医生?!而那两个小不点,却成了整部戏里最重要的英雄。没有他们,哼哼!大家都等死吧。

坏人方面,其实是失败的一环。导演这次没有成功的塑造出“坏人一派”的感觉,这导致那种正邪对立的强烈紧张感荡然无存。如果你是细心的观众,你会发现那些坏人不知从和而来,没有所谓听从“领导人”Megetron的指示(就是他每次最爱讲的Decepticon Attack!),只是胡乱的破坏,胡乱的被破坏,有点漫无目的,有点散漫。最夸张的莫过于他的Boss。如孜群所说,就是像打电玩里的boss一样,在那边无所事事,不时讲一些他的“统治世界”独白,或做一些他的“统治世界”计划的琐碎事情,如activate一些东西啊,按一些button啊等;而正派们却忙着打败下面的小ka,最后才和boss对打。但问题是Boss打起来又不堪一击,有如Ultraman胸前发亮时,被一击必杀,打完收工。真是十足十的搞笑。

幸好都他们不是真实演员,不然一定骂导演。


(待续。。。)

11 Jul 2011

一个对国家关切至深的表现

这篇纯粹是个人情感宣泄,见谅。


不用多说,最近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净选盟大集会/游行(BERSIH 2.0)。
在facebook除了黄海一片以外,其有关新闻、图片、视频发布之多,已经是空前的轰烈。
让人随便点击一个,都会热血沸腾起来,无法自己。本人也无例外。
这种激动的情绪,似乎也曾经在308大选时出现过一次。

虽然自身并没有到场参与任何的集会(KL/新加坡),但看着那些视频,那些图片,
看到人们喊口号,唱国歌,
我真的感觉到一种马来西亚人团结起来、一种不再孤单的感觉。
我看不到暴力,看不到武器,看不到种族歧视,看不到一切一切政府所操弄的课题,
我只看到一个个,热爱马来西亚这片国土的人民。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狂热的行为,认为人们(包括走上街头和在网络上、生活上表现热血的青年们)已经被人利用,已经无法冷静思考,已经无法独立思考。
那我就要问,走上街头难道就是非理性?热情青年难道不会独立思考?难道我们就无法判断孰是孰非?
人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走上街头?为了好玩?为了跟随大众?为了反政府?为了制造骚乱?还是所谓受反对党的鼓动而冲昏头脑走上街头?
如果你认为这些是人们游行的理由,显然你只是会冷眼旁观,作装可以冷静思考,而没有真正去理解BERSIH 2.0到底为了什么集会/游行,也不懂支持这个活动的人坚信的是一个什么信念。

只为了一个更好的马来西亚。

无法对这个国家弃之不理,也不忍心看他沉沦下去。
爱之心切,仅此而已。

我一直都很想把这句话放在facebook,或大声喊出来,但我又是很低调的人。。。

不管啦!!


I'm proud to be a Malaysian!!!!!! 

4 Jul 2011

黑糖豆腐花?

最近写东西,越来越客气,不是不痛不痒,就是废话多多。
也不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

很害怕自己陷入一种“不可理喻”的境地。
虽然自己很多时候喜欢对许多事情都有一套看法,有所谓自己的“正义感”,会进行“批判”,
但很多时候在最后,我还是会跑进别人的鞋子里,去想想他们是否有自己的苦衷或者其他的理由。
最后,我就会演变到拥有两套完全不同的看法。
这也是我很多blog,都写到一半就不再写的原因。
因为当我的第二套想法出来时,第一套就变得那么的摇摇欲坠。

这就好像,每个人都在骂A男子是负心汉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只看到他表面的种种行为,
而有没有可能他背后其实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题外话,分手了就分手了,如果是相爱,又何必到现在的处境?负心汉跟谁在一起又关我们X事?没有一脚踏两船就没有错。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有时对或错,并非那么简单,那么清楚就可以被划分开来。总有很多的模糊和灰色地带。
连法律看似最是非分明的东西,也会有很多的灰色地带,如国际法;(不然国际间哪来这么多争吵?)或法律的判定是否就是代表了绝对的对与错。好像杨伟光的事件,我们能够说他因为贩毒触犯了法律,就罪有应得吗?就不能被原谅吗?就是绝对的大恶人吗?
还是他背后有什么的苦衷?故事?

当然,我们国家领袖的很多行为,在我的“法庭”里,还是被判为死罪的。
因为他们在卖国卖民,罪不可赦。

一个人的思维,有时很容易就会陷入一种“自我”的思考模式中。
虽然我认为,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客观,只有尽量客观的主观意见,(包括历史记载)
但我们在某些事情上还是要避免过于极端的主观和“自我”。
我所谓“自我”的思考模式,就是我们本身平常所习惯、所相信的一套思考模式。

举例,有人认为,同性恋是不对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因为自古以来大自然就是要雄和雌的结合,男和女的结合。同性恋就是违反大自然,所以应被视为是病态的。

问题来了。所谓的大自然规律是什么?你怎样知道雄/雌、男/女、阴/阳相互结合就是自然?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所以这就是“自然”?还是那只是你自己的一厢情愿?

又或者有人会说那违反了社会的常规或规范或伦理或常理。但这些所谓的规范或常理,不也是人自定的吗?那它是否就代表了绝对的正确?难道就没有偏差?中国古代也曾认为裹小脚是美的,是当时普遍社会的看法,但现在不也是被人批得体无完肤吗?
更不要说宗教上的说法。我还是那个看法:某某又不信你的教,干嘛要遵守你的教规?

所以许多批评或恶意排斥同性恋者的人,很多都是因为无法跳脱出自己固有的思考模式,而陷入一种不可理喻的处境,认为自己相信的那一套,就是绝对的正确,绝对的“真理”,非他不可,从而对他人进行道德批判或道德诉求。
却不知,根本就没有所谓绝对正确的“真理”。

“Nothing is true, everything is permitted.” Quoted from Assassin Creed.

我还是一句话:以更包容的心,开阔的眼睛,和智慧,去看待更多事情。


歌曲分享。最近最喜欢MV和歌曲之一。这也是我认为中文流行歌坛一直所欠缺的部分。